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缘由
2013年6月,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日本人在富士山的自然造化之中感觉到宗教性和艺术性,这种自然观和文化观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是划时代的事件。
对古代的日本人来说,高耸美丽的富士山是屡屡喷发、不时流出熔岩的恐怖且神秘的山峰。自古以来,日本人将屡屡喷发的富士山视为神灵居住之山敬畏不已,作为“遥拜”的对象崇敬万分。
喷发活动归于沉静的平安时代后期以来,富士山作为“修验道”的道场逐渐演变为“登拜”之山。此外,富士山因其雄伟美丽的身姿在艺术方面赋予许多人以灵感。
人与自然通过信仰和艺术共生的姿态是富士山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
“信仰的对象、艺术创作的源泉”。
正是这无形的价值引领富士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信仰的对象
富士山与信仰
富士山不仅因为其孤高之美,更因其狂暴的喷发,作为神灵居住之山受到敬畏、崇拜。对古代的人们来说,富士山是“遥拜”——从远处瞻仰崇拜的对象,为了抑制富士山的喷发,在富士山麓建造了浅间神社。喷发活动归于沉静的平安时代后期以来,富士山成为由日本古来的山岳信仰与密教等融合而成的“修验道”的道场,由“遥拜”的对象演变为“登拜”之山。12世纪前半期,末代上人在山顶建造了大日寺。再者,至室町时代后半期,不仅修验者,一般庶民也开始“登拜”富士山,富士登山逐渐大众化。
此后,战国时代出现的长谷川角行将新的富士山信仰整理成教义,其教义在江户时代中期作为“富士讲”在以关东为中心的地区广为流行,许多人开始进行富士登山以及对白丝之泷等圣地的巡礼。至明治时代,女性的山顶登山也被解禁。现在,一到夏季,许多登山者或为观日出,或为巡游火山口,而朝着富士山顶攀登。登山道作为信仰生生不息的见证,与山麓的神社、湖泊等一起,作为世界遗产的构成资产被列入名录。
《绢本著色富士曼荼罗图》
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藏
艺术的源泉
富士山与艺术
俊逸高耸的富士山的身姿在艺术方面赋予许多人以灵感。距今约1200年前,奈良时代已有以富士山为题材的和歌收录在日本最古的和歌集《万叶集》之中。此外,富士山不仅出现在《竹取物语》、《伊势物语》等古典作品中,而且成为俳句、汉诗、夏目漱石和太宰治的作品中描述的题材。至平安时代,富士山也开始在绘画的世界中登场亮相。现存最古的绘画为秦致贞的《圣德太子绘传》。至江户时代,富士登山通过“富士讲”等在庶民中的人气急剧增长,富士山也开始出现在许多画家的笔下。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和歌川广重的《不二三十六景》《东海道五十三次》等,从各种地点眺望的富士山被画入浮世绘中。浮世绘传至海外,对梵高、莫奈等西洋艺术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富士山的存在从艺术领域开始为世界所知。从万叶时代到现代,日本人将感时而发的心情寄托于富士山,咏出大量和歌,绘就众多佳作。追溯日本的文化和艺术,一定会提到雄伟的富士山。
横山大观
《群青富士》(右只)
静冈县立美术馆藏